老股民对股票认知的观点分析
信息差重要,认知差要命。上次分享了获取一手信息的地方,今天聊一下我对认知的理解。认知是什么?专业的解释,是指认识和感知。是人们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,或者信息加工的过程。认知决定行为,行为决定结果。所以做股票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叫赚自己认知以内的钱,如果超出了你的认知,但你又非要去博一下,最终,往往会以失败告终。所以,想要做好股票,认识和感知股市,就是必须要经历,并且,要客观准确地建立起成熟的认知。今天分享一下对股市和现实的理解。
大家都知道,只有方向对了,努力才有意义,方向,本就是错的,那就会越努力越糟糕。我们说股票市场跟我们其他的事情,是不一样的,甚至是完全相反的,千万,不能用现实的思路去指导我们股市的操作,比如现实中一个杯子越便宜,买的人就会越多,昨天卖十块,今天一看,卖八块,明天卖五块,那么买的人就会越来越多。因为我知道他有一定成本,它能用来做什么,但是,如果它的价格太高,那我就不会买,等他便宜了再说。
所以,他越贵的时候成交量是越少的。越便宜的时候成交量越大,因此,现实中经常会看到,降价促销,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缺杯子,但看到它便宜,感觉不买好像就亏了似的。再加上,正常的需求刺激,各方面都会增加它的成交量。但股票是怎样的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,几乎所有的股价走势,都是越到高位儿,越到头部成交量会越大,越是到底部,越是成交稀少,越是没人买卖成交。
这就是典型的逆反状态。按常理来说,凡事,都会有个尺度和常识,到一定位置就应该停下来。但股价?为什么总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?不是长得发慌,就是跌的发麻。像前几天那种下跌,就是这样,专治各种不服。那我们就长来说,因为股价上涨,有钱赚,所以,我要去买它。那由于我的买入行为,它会使股价,进一步的上涨,那接着,又会影响更多的人去买他,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循环,相互影响就会一浪高过一浪,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,牛市疯狂的时候,只要有赚钱效应塞那是可以忽略一切利空的。
反过来,熊市的时候,也是不理各种利好,反复的探底,这就是,把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演绎到了极致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所身处的市场,并且,让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和他一个节奏才行。而不是,一厢情愿,想当然的主观臆测,甚至有时候,要清空自己,重新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。那说到这里,我想起九年前认识的一个做期货的长辈,他比我大二十岁,以前是做商品期货,但当时的沪深300标的的F合约,逐渐成熟,成交量也上来了,交投也很活跃,所以,他的重心,就逐渐放到了股指上。
因为我就是专门做股票,也要研究指数,所以,平时的交流,就慢慢多了一些,通过半年的接触,才知道他的认知是有严重问题的,虽然,他当时已经做了12年期货,但基本是亏多赚少。具体数字就不说了,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,那为什么还能坚持一直做下来?,主要是因为它有实体现金流的支撑,他告诉我的产业,就不下四处,主要是以食品加工和产业链相关为主,内销外贸都有做自己,也有一些产品专利,主要也是集中在他的这个专业领域,食品这一块儿。
可以说事业是比较成功的,人也很聪明,为人也很随和,很好相处,但是他为什么十几年了还没有找到方法?因为,它主要的时间精力都花在了方式方法上,很刻苦很努力,我觉得,不会亚于那些他发明专利时候的付出。因为,他光读过的相关市场书籍,我看到的就满满一大书柜,还有平时花在上面的时间确实不少,但他一直忽略了人性的问题,忽略了市场背后被利用的人性因素,忽略了对市场认知的建立,他基本上是套用了做事业的内套,刻苦钻研,勤奋努力,但他如果不重视这个致命的短板并补齐的话,那这个市场依然不会眷顾他。
这些,我们也都有交流过,但,像这种事业比较成功的人,一般都是比较自信的,不太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,而且那时,我也不做期货,所以,也就言止于此。我们都是成年人,只能自己对自己负责,通过这个事情,我想说的是,方法认知缺一不可,甚至认知更加重要,这是前提,是方向。这个一个人的学历,能力、地位关系都不大,他就和你自身的学习、思维、认知的建立有关系,从这个角度来讲,股市其实是很公平的。